|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身边的好人
本报讯 (记者段维娜)4月10日,2025年第一季度“内蒙古好人榜”发布仪式在赤峰市举办,我市推荐的陈军(已故)荣获“内蒙古好人”称号。
陈军,海南区巴音陶亥镇万亩滩村三河村民小组村民,他是父母眼中的好儿子、妻子心中的好丈夫、孩子口中的好父亲,更是乡邻认可的好榜样。2024年8月8日的持续暴雨过后,海南区巴音陶亥镇万亩滩村的河滩地水位急速上涨,眼看就要漫过河滩,威胁沿河4户农区居民牲畜安全。陈军接到求助电话后,毫不犹豫放下手中农活赶赴现场,帮助大家转移羊群,面对湍急的水流、猛烈的风浪,他奋力将两户农区居民的两拨羊群转移到安全区,在试图转移第三拨羊群时,所乘船只靠近羊群,羊群受惊往深水区乱窜,他一下子慌了神,顾不上个人安危,奋力前往深水区救羊,水流愈发湍急,将其卷入河水中,周围村民纷纷赶来救援,却未能挽回他的生命。陈军肯吃苦、能奋斗,是村里的种植养殖大户,2024年,他种植了150余亩土地,养了100多只羊、20多头牛,加之电焊工的出身背景,让他成为邻居们口中的“能人”。“谁家要是需要帮忙,不管大小事,只要一招呼陈军,他就算放下自己家的活不干,也要去帮助别人。”乡里乡亲纷纷表示。春耕秋收的农忙时节,陈军总会活跃在田间地头,用自己的农机具义务帮助大家翻地、播种、秋收。他还帮助村民修理农机具,解决其燃眉之急,为街坊邻里节省了一大笔农资开销。他用体力上的付出、精神上的鼓舞带动越来越多村民加入互帮互助的队伍中, 在整个乡野营造出团结友爱的良好氛围。
本报记者 段维娜 文/图
一座城市,因爱而温暖。
近年来,我市青年志愿服务不断向常态化、规范化、项目化方向发展。从重要时间节点和赛事志愿服务活动到项目化运转,团市委围绕我市中心工作及群众需求,设计精准“滴灌式”的青年志愿服务项目,通过精细设计、搭建平台、做实保障,实现志愿服务“快、精、稳”,打通志愿服务和群众之间的“最后一公里”,以此推动青年志愿服务品牌化、制度化、常态化,切实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为培养辖区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近日,海勃湾区新华西街道海达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海达社区关工委联合海勃湾区图书馆组织辖区幼儿园儿童在草原书屋内开展传统文化阅读活动。 (毕晓敏 摄)
本报记者 段维娜
近年来,海南区拉僧庙镇以“群众需求在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为工作导向,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将“枫桥经验”深度融入民生工作实践,创新打造“板凳公益集市”活动品牌,“量身定制”惠民服务内容,将政策咨询、便民服务、健康义诊等20余项惠民举措送到田间地头,进一步提升服务的专业性、实用性与便捷性,让基层治理既有制度“力度”,更显民生“温度”。
■文明实践推荐官
本报记者 段维娜 文/图
近年来,乌达区梁家沟街道安居佳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立足群众需求,延伸服务触角,以民生服务为主线,以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为目标,打造的“五色光”青少年儿童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如彩虹般绽放,通过“五色教育+实践体验”模式,用红、金、橙、绿、蓝五道光芒,让爱国主义情怀、传统文化基因、志愿服务精神、生态文明理念和科学探索意识在青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