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8日 第02版:
  • 党建引领聚合力 红色服务促发展

    本报记者 马宏伟

    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非公企业以及就业人群、各类人才的集聚地,是党建工作的关键领域。为更好促进机关党建联系凝聚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力量,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组建了由22名党员干部组成的“红色服务团”,深入推进“红色服务团”工程,全力提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水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作用,助力园区健康发展。

  • 打好助企赋能“组合拳” 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优化营商环境进行时

    本报记者 肖传军

    今年以来,我市市场监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助企行动”部署要求,结合经营主体需求,在优化营商环境和“千企万户结对帮扶”行动中打出助企赋能“组合拳”,全面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日前,在市政务服务中心的自助服务区,张宏刚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上传注册企业的相关信息后,在企业开办专区很快就拿到了营业执照。

  • 打造宜居人才公寓 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

    本报讯 近年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通过打造宜居人才公寓、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挖掘特色培训资源等方式,持续在引才、留才、服务保障好人才上下功夫、出实招,为全市招才引智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

    打造宜居人才公寓引才留才。市本级、各区均配置人才公寓,作为全市新就业引进人才周转住房,解决各类引进人才的住房问题,保障人才“引得进、留得住”。人才公寓均按照满足基本生活所需的标准,配置了基本家具家电,达到“拎包入住”标准。目前,全市共有人才公寓374套(间),已分配公寓276套(间),入住550余人,有效保障了引进人才的住房需求。

  • “三聚焦”为干部教育培训注入新活力

    本报讯 (记者黄建飞)近年来,海南区健全常态化培训机制,抓实基本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构建起完善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奋力开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局面。

    聚焦主责主业,坚定理想信念。海南区坚持把政治训练、党性教育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课、主课、必修课,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中心内容,分类分级开展集中轮训、系统培训、专题研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心入脑,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 人鸟和谐生态美

    多年来,我市精心呵护青山绿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当下正值夏候鸟的北迁季,乌海湖休闲度假旅游区迎来大批候鸟觅食、栖息,吸引市民前来游玩观鸟,呈现出一幅优美和谐的生态画卷。图为市民在乌海湖畔与候鸟互动。

    (王超 摄)

  • 关于设立乌海市生态环境 突出问题举报热线的公告

    为全面推进美丽乌海建设,坚决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攻坚战,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经研究决定,即日起在全市范围内设立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举报热线,并按照《乌海市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要求进行奖励,具体事宜如下:

  • 医养结合托起幸福晚年

    楼上养老,楼下问诊,去年以来,海勃湾区人民医院与凤凰岭街道积极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成立集医疗康复、养老养生为一体的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切实满足辖区老年人就医和养老双重需求。

    4月15日,记者来到位于海勃湾区人民医院九楼的养老综合服务中心。中心内环境温馨舒适,设施一应俱全,不仅有干净整洁的居住区域,还设有医务室、康复训练室等多个功能室。医务室配备了专业的医护人员和常用医疗设备,可随时为老人提供健康检查、疾病诊疗、康复护理等服务。

  • 新能源汽车充电更方便

    随着汽车以旧换新、置换更新等政策的落地,我市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为方便新能源汽车用户,我市积极支持新能源充电站建设与运营,为群众绿色出行提供便利。图为近日新能源车主在海勃湾区新天地市场外围为汽车充电。

    (肖传军 摄)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