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为确保就业帮扶工作落到实处,海勃湾区林荫街道温馨社区建立完善的跟踪服务机制,对就业帮扶对象定期回访,及时了解他们的就业状况、工作适应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帮扶措施,提高就业帮扶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毕晓敏 摄)
■干字当头 锚定攻坚突破年
本报记者 毕晓敏 文/图
今年以来,海勃湾区以坚定的信念和昂扬的斗志,紧紧围绕“三个率先”目标,全力开启商务工作新征程,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海勃湾力量。
精准发力
激活发展新引擎
海勃湾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创新招商方式,深化“以企引企、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模式,开展“一店一策”改造,积极对接优质运营商和品牌,力争引入首店30家,拓展时尚化、主题化、智慧化消费场景,提高商业设施运营效能。
本报记者 段维娜
海勃湾区千里山镇综合治理中心坚持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不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创新实施“坐诊、出诊、会诊、复诊”的“四诊”矛盾纠纷化解模式,多点发力破解各类“疑难杂症”,切实守好矛盾纠纷化解的“第一道防线”。
“坐诊”倾听诉求。中心建立坐班轮岗制,制定“四所一庭”和接待窗口坐班表,由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专职人民调解员、司法干警、律师等专人对群众诉求统一受理、分流,做到“有诉必接、有问必答”。自“坐诊”制推出以来,解答群众法律咨询160人次,2个律师事务所9名律师、1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和44名兼职人民调解员联动调解一般矛盾纠纷15件。
本报讯 (记者毕晓敏)为进一步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营造维护国家安全的浓厚氛围,4月15日,海勃湾区新华西街道联合海勃湾区委政法委、区综治中心、区法学会、区反邪教协会等,在海勃湾区南部零工市场共同开展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实十周年”为主题的集中宣传服务活动。
4月17日,海勃湾区海北街道长青东社区方兴家园小区党支部以送学上门的形式,为行动不便或无法自行学习的老党员送去学习资料,确保老党员不缺课,不让任何一名党员在教育学习的过程中掉队。 (陈洋 摄)
本报记者 毕晓敏
海勃湾区凤凰岭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精心雕琢“雪中送炭·循爱桥”特色就业品牌,靶向施策、多举并施,推动基层治理与民生服务深度融合,拓宽家门口就业渠道,为困难群体点亮就业新希望。
挖掘岗位资源
拓宽“就业版图”
为提升街道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凤凰岭街道结合辖区实际,打造了“雪中送炭·循爱桥”特色品牌,成立社区党委牵头下的“巧娘织梦”公司,与内蒙古第八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及辖区非公企业内蒙古锦达煤焦有限责任公司、创客空间等20家企事业单位签订3年“结对互助订单”计划,筹集资金20余万元,还与中国工商银行、乌海银行等15家企事业单位达成“意向订单”,助力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加家庭收入。
本报记者 毕晓敏
近年来,海勃湾区新华街道和谐社区坚持问题导向与居民需求导向,靠前服务、主动作为,以“三融三变”工作法为抓手,通过“融入—融合—融洽”三步走策略,推动社区治理在“网”中提速,为民服务在“格”中提升。
和谐社区以四级共治模式(社区、网格、楼栋、单元)为框架,建立楼栋长工作机制,从离退休党员和居民志愿者中选拔服务意识强、政治素质优、群众基础好的居民担任楼栋长,构建“邻里式”微网格。楼栋长依托“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深入开展社区日常工作,进一步增强了基层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