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本报记者 段维娜 文/图
为深化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培育巾帼新农人、女能人等人才队伍,自今年起,市妇联深入实施“乡村巾帼追梦人计划”。通过开展手工编织、电商直播等技能培训,充分激发农区妇女的内生动力,助力更多农区妇女实现在指尖上创富、在屏幕前追梦,书写新时代乡村女性的奋斗篇章。
■文明实践推荐官
本报记者 段维娜 文/图
夏日清晨的阳光斜斜地洒在乌达区苏海图街道黄白茨社区新修缮的巷道里,砖墙上斑驳的光影与不远处“时光穿梭”巷道的艺术涂鸦相映成趣。6月2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百姓故事汇在此拉开帷幕,居民们围坐在巷道旁,用一个个带着岁月温度的故事,唤醒尘封的记忆。
■文明大家谈
段维娜
当夏日的阳光洒向乌海湖畔,甘德尔山脚下的绿地间,五颜六色的帐篷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美食,孩子们在草地上嬉笑玩耍,年轻人举着手机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欢声笑语与湖波荡漾的声响交织,勾勒出一幅惬意的休闲画卷。这是属于市民的悠闲时光,也是一场关乎文明的无声实践。
本报讯 (记者毕晓敏)为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海勃湾区新华西街道新华社区深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打造“非遗工作室”“筑梦工坊”特色品牌,为基层文化建设注入生机。
社区创新构建“社区+社会组织+非遗匠人+群众”协同发展模式,搭建多元主体参与平台。“筑梦工坊”内,剪纸、烫画等作品琳琅满目,这里不仅是展示空间,更是居民体验传统文化的实践课堂。目前,已有6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扎根社区,9件作品完成版权登记。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本报记者 段维娜
在数字通信飞速发展的今天,一封封带着墨香的书信,正跨越千里山海,在乌达区幸福街小学与江苏省常州市湖塘桥实验小学的孩子们手中传递。乌达区幸福街小学以“手拉手”书信交流活动为纽带,让各族青少年在文字往来中打破地域与民族的界限,书写着民族团结的动人篇章,为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开辟出一条温暖而富有成效的新路径。
近日,海勃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联合新华街道清泉社区开展“100个笑脸计划”系列主题活动,现场文艺表演精彩纷呈,并设有义诊、义剪等摊位,一站式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 (段维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