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本报记者 韩建慧
癸卯新春马上就要来到,这个春节长假,你打算如何度过?安排得满满当当的各种计划里,有没有给阅读留下些许“档期”?
记者了解到,春节长假期间,我市不少文化场馆将继续开门迎客。除了到书店、书吧、各级图书馆去品味书香外,巧用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您一样可以伴着书香过大年。
季进 编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另一种声音:海外汉学访谈录(增订版)》是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季进对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大家的访谈录结集。
访谈内容既涉及学术,又时而穿插闲话,机警回答与琐碎闲话的背后,往往渗透着学者们深厚的学养,颇能予人以启发。作者透过抛砖引玉的一来一往,很好地将受访者个人的性情与特征、研究的兴趣与志向、治学的方法与经验、学术的渊源与脉络等一一记录于纸面,形成一种可资学界参考的互补视角。全书以一种比较理性的立场来审视评价海外汉学,既尊重文化差异和汉学家独有的文化视角,又以自觉的文化意识依托本土资源与之展开平等对话。
何怀宏 著
湖南人民出版社
《生活与忆念》是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何怀宏的政治哲学散文集,历时5年,由35篇作品结集而成。这本书收录的文章,多为书评序跋、题记讲演、推荐语、书单,乃至对一些学者的回忆等。作者以伦理与人生哲学为切入点,对历史与现代、思想与现实、政治与社会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论见独到,鞭辟入里,不光是对他作的品评鉴赏之语,更渗透着一位文化学者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反思。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不仅创造了璀璨的文化,还贡献了独特的审美观念,丰富了世界文明的内涵。阅读《中国人眼中的美》,能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国人的美学旨趣,同时能够触摸到中国人丰富的精神世界。
本书作者长北是国内知名的艺术史论学者,著有《中国艺术史纲》《传统艺术与文化传统》等多部专著。《中国人眼中的美》从思、气、神、意四个关键字切入,结合各类艺术实例,梳理大量国学典籍,探寻中国人的十大审美意识,深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如通过故宫、天坛等古典建筑,剖析古人天人合一的审美情怀;在文人山水画里,追问人生有限、宇宙无穷的深意;在中华传统装饰图案中,寄托对生活美好愿景的祈盼;从书画、建筑、音乐、舞蹈到工艺美术,体悟中国艺术特有的大象之美……中国人眼中的美,是藏在传统文化里的审美记忆,更是中国人的精神底色。
(美)罗杰·J.莱德勒 著 蒋一婷 冯仁人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我们每天都能看到鸟飞,听到鸟叫,但鸟类的生活细节却是绝大多数人不知道的秘密。真的,我们不知道,为了能活下来,鸟儿们花费了多么巨大的努力。
美国生物学教授罗杰·J.莱德勒既有渊博的鸟类学知识和丰富的野外观鸟经验,也是讲故事的高手。他在《鸟类的秘密生活》中展现了2亿年的漫长自然选择所导致的鸟类演化轨迹,描述了鸟类为了生存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觅食、飞行、迁徙、繁衍、交流与竞争、应对天气变化、抵御天敌等),解析了鸟类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和行为上常见或罕见的变化,以及它们独特的生存策略,同时也在环境史的视野中写出了人类对自然界的重大影响给鸟类生存所带来的新隐患。
宋朝是无数人渴望穿越的朝代,它有着俯视一切的美,让无数人为之痴醉如狂,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不少海外汉学者更称宋朝为“现代的拂晓时辰”。古往今来,对宋朝的解读数不胜数,甚至可用汗牛充栋来形容,许多人不吝对它的喜爱。周华诚独辟蹊径,以一座宫殿的前世今生为圆点,然后扩散开来,荡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从中窥得八百年前的南宋风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