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25日 第04版:
  • 《大学》之“道”及其现实价值

    世间的书有两种:一时之书和永久之书。前者流行一时,转瞬即逝,阅读体验或许不错,却鲜少有人反复阅读;后者则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和历史的严酷筛选,在时间之河的冲刷下日益绽放璀璨的光芒,不论何时读、读多少次都会给人以启迪和教益。作为“四书”之一,《大学》已流传了2000多年,不仅深刻塑造了读书人的精神特征,“三纲领”“八条目”亦系统地阐述了个人道德修养与治国安邦的关系。“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在新著《杨鹏解读〈大学〉》中,掌上国学院创办人杨鹏“由内而外,由己而人”“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抽象到具体的阐释了《大学》的多元意义和现代价值。推致人文精神或价值,而教化天下,而实现《大学》的传世之道。

  • 《漫话人工智能: 从二进制到未来智能社会》

    秦曾昌 田达玮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漫话人工智能:从二进制到未来智能社会》是一本面向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人工智能科普书籍,从介绍人工智能背后的逻辑、数学引入主题,接着用生动的语言将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诞生、算法科学、机器学习与大数据、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有趣的知识融入本书,最后科普了人工智能在智能农业、智能医疗、自动驾驶等不同领域的应用。本书具有语言生动、图文并茂、贴近生活等特点。

  • 《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 杨苡口述自传》

    杨苡(口述) 余斌(撰写)

    译林出版社

    杨苡老人过了新年就是105岁了。到了百岁的年纪,她回顾了百年人生,完成了这部口述自传。本书是上编。

    她出生于1919年,1937年考入南开大学,七七事变后到西南联大就读。她的老师朱自清、闻一多等,哥哥杨宪益、丈夫赵瑞蕻,都是文学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她自己也是翻译家,《呼啸山庄》就是她翻译的。整理她的口述的,是赵瑞蕻先生当年在南京大学的学生,今天已经是南京大学教授的余斌。

  • 书香里的年味:名家如何写“过年”

    本报记者 韩建慧

    一转眼,新春佳节就已过半。咱老百姓喜欢过年,因为年代表着辞旧迎新,代表着阖家团圆,代表着辛苦忙碌的日子终于有时间能歇一歇。

    作家们也爱过年,关于“过大年”,许许多多的名家都曾在作品中作了详细描述。有没有哪一段文字,曾长久地留在你的记忆深处?记者也采访了几位读书达人,听他们讲讲那些印象深刻的、藏在书香里的关于年的味道。

  • 01

  • 02

  • 03

  •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