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5日 第05版:
  • 以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

    本报记者 毕晓敏

    在海勃湾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时刻准备着,用责任与担当守护着城市的安宁与和谐。他们就是海勃湾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的队员们。

    风雨中的守护者

    今年5月25日,我市遭遇短时强降水对流天气,海勃湾区建设南路立交桥桥洞积水迅速上涨,最深处达80厘米,严重影响了群众出行安全。面对这一紧急情况,海勃湾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班子成员迅速响应,带领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奔赴易涝点位。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在风雨中清理排水口周边的杂物,确保排水畅通。经过奋力拼搏,积水最终被成功排空,被困群众得到及时救助,车辆恢复了通行。

  • 创新“五办”服务 助力困难学子圆梦

    ■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力有效

    本报记者 毕晓敏 文/图

    在海勃湾区,一项旨在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助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圆梦的创新举措正在推进。为深入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海勃湾区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会同教育局、民政局、残联等部门,共同推出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资助一件事一次办”服务,通过线上平台实现了“一次办、反向办、免证办、智能办、一网办”,为困难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资助申请渠道。

  • 海勃湾区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运行生态

    本报讯 (记者段维娜)今年以来,海勃湾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认真落实诚信建设社会信用工作,立足职责职能,以“双随机、一公开”以及信用修复工作推进,全力打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秩序,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运行生态,助推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

    海勃湾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政务诚信建设为重点,推进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在信用修复工作中,开展企业登记事项双随机检查,共抽查501户企业,其中452户正常经营,49户因通过登记的住所无法取得联系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同时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但尚未移出的企业进行梳理,对失信企业开展排查,摸清失信企业的现实经营状况、信用修复意愿、是否已经提出过信用修复申请等情况,对有信用修复意愿但尚未提出申请的企业,联系并告知其信用修复申请方式、申请渠道、申请材料,主动提示和警醒其信用风险升级情况,并加强行政指导,引导企业尽早提出信用修复申请,主动纠正失信行为。

  • 绘就“一老一小”幸福图景

    本报记者 毕晓敏

    近年来,以家庭为中心、涵盖全生命周期的医养结合新风尚正在海勃湾区悄然兴起。近日,记者深入探访了海勃湾区在家庭病床服务与幼儿托育两大领域的创新实践,见证了幼有所育、老有所养的幸福画面,感受到了海勃湾区在提升民生福祉方面的坚实步伐。

  • 书海寻宝

    为打造北疆文化品牌,近日,海勃湾区图书馆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图书馆寻宝活动,让更多人参与到阅读中来,感受阅读的魅力。 (毕晓敏 摄)

  • 共筑诚信校园

    近日, 乌海市实验小学开展了以诚信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增强师生诚信意识,让诚信之风吹遍校园每个角落。 (陈洋 摄)

  • 聚焦民生实事 擦亮幸福底色

    本报记者 毕晓敏

    今年以来,海勃湾区凤凰岭街道蓝天社区通过一系列民生实事的落实,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承诺,让居民收获了满满的幸福和快乐。

    为了更有效地汇聚居民的意见建议,蓝天社区坚持夯实基层堡垒,将阵地平台建设作为收集民意的关键。通过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机制,社区充分利用居民议事厅、居民线上服务平台等多个渠道,实现了对居民各类意见建议的全覆盖收集与妥善回应。今年以来,社区已收集并落实了21条意见建议,切实做到了“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赢得了居民的高度认可。

  • 同沐书香

    为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海勃湾区新华西街道海达社区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在草原书屋开展阅读活动。图为社区网格员分享近期读物。 (毕晓敏 摄)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