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本报记者 韩建慧
春节假期刚刚结束,几位返岗的读书达人就迫不及待地与记者分享了他们的春节书单。有了书香的陪伴,大伙儿的假期充实且有意义。
书单里推荐的好书都有点啥?读书达人们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感受,也听他们说一说。
荐书一: 《春节(节日里的中国)》
李存山 主编
广西人民出版社
这是一部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风故事读本,选取了两千多年来在家风家教方面有代表性的周公、孔子、房玄龄、范仲淹等二十位先贤,梳理了他们说过的经典话语,用具体的人和事讲述优良家风对他们人格塑造和人生功绩所起的重要作用。比如“马援篇”从马援说过的豪言和给子侄的书信中提取“马革裹尸”“不做守钱虏”“不妄议是非”三条家风,在表现他“大丈夫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的凌云壮志同时,也向读者展示了优良家风对人格培养的浸润作用。本书较为完整地呈现了先贤们的人格魅力和家风传承,以及中华优秀家风的基本精神,展现其润物无声的力量。
【英】斯蒂芬·科利尼 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此书的作者科利尼是剑桥大学思想史教授,他直面社会上对大学价值的诘问,为大学的价值申辩,为人文教育的意义申辩。科利尼梳理了英国大学的历史,强调了人文学科的特点,并对当下“政府、公众与大学”的关系做了犀利的分析,坦率指出“在大学公司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谨慎对待的问题。何谓良好大学生活?大学之用何在?值得每个知识人认真思考。 (转载自《南方都市报》)
世界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强盛的国家必定拥有良好的近邻关系。用中国的俗语说,“远亲不如近邻”。中国经济崛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亚洲市场和亚洲经济的共同繁荣。我们应该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旗帜,携手构建亚洲经济共同体。
重塑亚洲新形态和新思维
顾真 著
上海文化出版社
与书相关是文学编辑和译者顾真的生活写照,《书会说话》收录了他近年来创作的围绕藏书与阅读、书与人的关系而写的随笔、评论,记录了编书、译书、藏书多年的作者对书籍装帧、版本和插图的考据心得。
全书分为五辑,一共讲述了30篇文章,围绕着藏书与阅读、书与人的关系而写,每辑都有一篇同书籍有密切关系的书人故事开场。关于《书会说话》的书名,顾真解释道:“这个书名来自于我之前翻译的《书店日记》系列第二部《书店四季》,里面有一位书店的顾客说,‘真希望这些书能开口说话,让我们听听它们曾经看过的事情’。我更在意书背后的故事,希望这些故事可以以亲切和打动人的笔调写出来,让更多人喜欢上书。”
黄河边上的山乡女性杨兴兰今年88岁,婚后生活在靖远县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山村,黄河从四大山脉交汇处呈S形穿过再北上,小山村里民风淳朴,文化厚重,崇尚习武,杨兴兰与老伴张生录在这里一共养育了7个孩子,同时自己也从一个懵懂纯真的农村小丫头,成长为风风火火极有威信的基层干部。在家,她又是一位极有威信的慈母与大家长。她的一生,是亿万善良、明理的中国母亲的突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