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0日 第05版:
  • 以志愿微光聚税务暖阳

    ■弘扬北疆文化 赓续中华文脉

    本报记者 鲁 吟 文/图

    近日,在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开展的2024年度全区志愿服务“四个一批”先进典型推选工作中,国家税务总局乌海市海南区税务局乌兰牧骑“草原税务”志愿服务小分队获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这份荣誉的背后,承载着该小分队扎根人民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懈努力和传承。

  • 海南区一季度对外贸易额 同比增长15.4%

    本报讯 (记者鲁吟)今年一季度,海南区实现对外贸易额2965.1万元,同比增长15.4%。其中,工程机械配件、炭黑、电石等产品凭借过硬品质,成功打开海外市场,远销美国、印度、泰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以来,海南区在提升利用外资质量方面持续发力,聚焦重点领域,加大外资引进力度,从项目招商源头着手,将外资引入工作前置,在吸引国内资金的同时,积极捕捉引入国外资金的机会,致力于打造外资引入的全新增长点。

  • 林草荒一体化修复 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近日,随着机械轰鸣声划破清晨的寂静,海南区“三北”工程林草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现场,在连绵起伏的沙丘上,工人们正在进行草帘铺设,一排排草方格沙障不断向远处延伸,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海南区作为黄河入蒙首站,多年来始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理念,深度推进荒漠化综合防治,大力开展“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全力投身黄河“几字弯”攻坚战。2024年,海南区生态建设成果丰硕:公乌素镇五凌光伏完成1500亩人工种草,拉僧庙镇图海山南侧完成900亩人工种草;城区周边完成49亩退化乔木林修复;拉僧庙镇梭梭林完成1472.8亩退化灌木林平茬;巴音陶亥镇生态园完成578.2亩退化灌木林补植;巴音陶亥镇苦水沟和石膏厂附近分别完成1800亩、3200亩围栏封育。曾经“沙进人退”的困境逐渐被“绿进沙退”的良好局面取代。沙尘天气显著减少,局部生态环境大幅改善,为居民营造了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也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 寻找沙漠迷途骆驼

    本报讯 (记者鲁吟)近日,一次由我市联合救援队实施的跨区域立体救援行动获得成功。此次行动采用“无人机+警犬”协同模式,耗时16小时,成功寻回在乌兰布和沙漠腹地走失的24峰骆驼,为牧民挽回经济损失超150万元。

    3月28日,海南公安分局反恐怖和特巡警大队警犬中队收到阿拉善盟左旗巴彦木仁苏木人民政府协助函,称当地养殖专业合作社牧民的骆驼已在沙漠中走失7天之久。这批骆驼正值产羔、产奶关键时期,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牧民焦急万分,迫切请求警方伸出援手。

  • 绘就基层治理新“枫”景 奏响安心和谐曲

    ■争创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

    在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海南区公乌素镇综治中心以规范化建设和实体化运行,绘就社会治理新画卷,让“枫桥经验”落地生根。

    整合资源

    打造一站式服务“温暖港湾”

    公乌素镇综治中心秉持让群众少跑腿、让服务多跑路的理念,全力推进自身规范化建设。将矛盾调解、信访接待、社区矫正、法律咨询等多个窗口整合在一起,打造出一个综合性的服务平台。同时建立健全6项制度机制,在这里,社会治理办、司法所工作人员常驻,派出所、人民法庭、法律服务站、律师事务所等部门随驻,真正实现了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说理的地方”。

  • 盘活水资源 废水再利用

    ■干字当头 锚定攻坚突破年

    4月6日,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南产业园再生水及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现场,大型处理池依次排列,管道纵横交错,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汇聚于此后再进行处理。该项目采用“多效除硬+多介质过滤+超滤+反渗透”等新工艺,将排污水通过再生处理达到回用标准后,供周边厂区回用。该项目破解了工业废水处理成本高、生活污水碳源浪费的双重困局,探索出水资源循环利用的绿色发展新模式。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