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7日 第02版:
  •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文艺晚会举办

    本报讯(记者王蒙)4月15日晚,“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唱响美丽乌海湖”乌海市2025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文艺晚会在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举行。市领导严冬、饶崇书、张威等出席晚会,与各界群众共同观看演出,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

    晚会通过歌舞、朗诵、快板等丰富多彩的节目,生动展现了全民国家安全教育10年来的丰硕成果。开场歌舞《美丽中国》以激昂的旋律拉开序幕,古筝《万疆》致敬了一线无名英雄,赢得阵阵掌声。市领导为2024年度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工作特殊贡献单位及个人颁奖,表彰其在开展国家安全宣传工作中作出的突出贡献。

  • 书法之城 翰墨飘香

    ■弘扬北疆文化 赓续中华文脉

    本报记者 张楚研 文/图

    在我市的大街小巷,从书法广场到街头路灯,从青山翰墨园到各个社区、学校,随处可见墨韵飘香,书法早已融入这座城市的文化风景,成为乌海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为书法,乌海的城市形象由“傻大粗黑”的煤城印象转变成“墨韵飘香”的书法之城。毫不夸张地说,书法元素已渗透到城市的方方面面,一座创新开放、充满活力、文明和谐、宜居宜业的现代之城正款款而来。

  • 惠企政策精准直达企业

    本报讯(记者崔建敏)为助力企业更好理解并运用科技政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近日,“蒙科聚”乌海分中心走进内蒙古君正能源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兴发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美方煤焦化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开展科技政策宣讲活动。“蒙科聚”乌海分中心工作人员针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蒙科聚”积分政策开展了详细解读,着重讲解了积分获取、应用场景及对企业在项目申报、政策扶持等方面的重要意义。通过实例演示,阐明政策适用范围、申报流程及注意事项,帮助企业尽享政策红利,降低研发成本。

  • 让法治好声音融入百姓生活圈

    ■平安乌海

    本报讯(记者黄建飞 通讯员白雪梅)近年来,市司法局认真落实“八五”普法规划,做实做细法治宣传工作,努力讲好乌海司法行政故事,为打造更高水平的法治乌海贡献力量。

    构建融媒矩阵,做到全域辐射、整体传播。市司法局注重全口径宣传,以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号为龙头,融合自治区级、市级媒体“平安乌海 法治乌海”“法入寻常百姓家”“法在身边”“普法课堂”等专栏,构建起全媒体矩阵。整合市、区两级司法行政新媒体资源,形成上下联动、内外互动的宣传格局。重点策划、筛选、打造一批可看性强、实用性高、宣传性好的专题专栏,推动司法工作与宣传工作同频共振、司法媒体与网络媒体的深度融合。

  • 区域合作:“手”越“牵”越紧

    ■落实区域合作深化行动进行时

    本报讯(记者赵晖)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勇担职责,聚焦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盟等乌海周边地区认证与检验检测技术协同发展,以“三突出”工作措施,积极探索区域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协同推进的新路径,切实推动区域合作落地见效。

  • 关于设立乌海市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举报热线的公告

    为全面推进美丽乌海建设,坚决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攻坚战,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经研究决定,即日起在全市范围内设立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举报热线,并按照《乌海市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要求进行奖励,具体事宜如下:

  • 海南区:外卖骑手成为基层治理“前哨”

    ■外眼看乌海

    内蒙古日报乌海4月15日电 (记者郝飚)记者近日从海南区委社会工作部了解到,近期,海南区创造性地将外卖骑手纳入基层治理体系,赋予其“移动探头”的角色,有效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基层治理存在的信息收集难、问题发现慢、群众参与度低的问题。

  • “家门口”就业

    我市结合就业援助对象特点,依托“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采取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等服务措施,制定“一对一”援助方案,加强分类精准帮扶。图为近日,海勃湾区凤凰岭街道墨香梨园社区开展手工艺品就业培训。

    (王超 摄)

  • 数字化赋能+政企协同为城市温暖护航

    本报记者 刘洋

    随着供暖季结束,市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与市热力有限责任公司、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乌海热电厂深度联动的“数智化”实践交出亮眼成绩单——通过智慧供热、高效响应和全流程优化,为居民打造了“暖流不断、服务无忧”的生活,更以政企协同创新为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树立标杆。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