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11日 第07版:
  • 城市为什么要有书店

    ■弘扬北疆文化 赓续中华文脉 文化会客厅

    本报记者 姜瑜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外在形象和精神气质的有机统一,也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

    乌海是一座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移民城市,20世纪50年代末,来自天南地北的建设者因煤炭开发在这里相遇,在这块沃土上创造着财富与价值,并形成了多姿多彩、璀璨夺目的文化,有文学、绘画、书法、摄影、赏石、戏曲……在丰富着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的同时,也涵养着城市的独特气质。

  • “非遗进校园” 让传统技艺绽放新彩

    本报讯 (记者靳婧)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激发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市文化广电事业发展中心积极推动“非遗进校园”活动。目前,挂毯织造技艺已成功走进乌海市第一中学初中部,受到部分学生欢迎。

    挂毯织造技艺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其传习所作为乌海市首个自治区级就业工坊,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社会价值。此次“非遗进校园”活动,共有 13名初一学生参与其中。学校利用每周四下午四点半至五点半的社团课,为学生们搭建起学习非遗技艺的平台。

  • 《赛汗乌素》入选“村歌嘹亮” 2025内蒙古村歌大擂台展演

    本报讯 (记者姜瑜)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聚焦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和乡村文化振兴重点任务,激发新时代乡村文化活力,持续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内蒙古文联组织开展“村歌嘹亮”2025内蒙古村歌大擂台歌曲征集活动。我市文联选送的歌曲《赛汗乌素》成功入选,将于6月下旬赴乌兰察布市参加“村歌嘹亮”2025内蒙古村歌大擂台展演。据了解,12个盟市共选送53首歌曲,其中20首入围。

  • “中国书法城·乌海”公益大讲堂举办

    本报讯 (记者靳婧)6月5日,“中国书法城·乌海”公益大讲堂在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圆满结束,100余人到场参加讲座,2000余人通过线上观看直播。

    本次讲座特邀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员陈根远,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央财经大学艺术系主任、教授张冰两位老师现场授课。

  • 文学爱好者交流座谈会

    本报讯 (记者姜瑜)6日,“文墨飘香 笔绽芳华”乌海供电公司文学创作分享暨文学爱好者交流座谈会举行。

    座谈会上,市作家协会的马可达、海区作家协会的李荷花等本土作家结合自身的创作经历、灵感来源、写作技巧等展开分享与交流。另外,现场的文学爱好者还朗读了自己的文学作品,作家和爱好者们从作品的主题、结构、语言等角度进行赏析与点评。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